地调先锋丨记功个人——王海欧
发布时间:2025-03-11

编者按:2024年,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全体职工以更胜以往的“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抢占先机,荣获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3项,2项典型科研成果获自然资源部向全国示范推广,5个方面8项地质成果走在了全国和全省同行业前列,主动服务并有力支撑了7项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为服务全省地质工作大局作出了贡献,也为省地调院未来发展积蓄了动能。

为大力营造“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本期“地调先锋”专栏聚焦2024年度先进集体、先进项目组及记功人员,充分展现他们以专业与汗水、创新与协作攻坚克难的奋斗风采。让我们走近他们,探寻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工作风貌,体悟他们的使命与执着,进而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王海欧

王海欧同志一贯履职尽责,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已成长为地质矿产正高级工程师。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十余个重大项目,其中主持省部级项目3个,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8部(其中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著3部)。切实践行了地质人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省地调院地质矿产工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有效服务能源资源安全

王海欧同志作为课题负责人参加了“江苏省(含上海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历时8年,在省内首次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摸清了我省铁、铜等十余个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并荣获2018年度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11-1.png

作为“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苏及上海卷”副主编,他与同事用时近11年,克服了时间紧、技术要求高等困难,于2024年先后出版了120余万字的《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苏及上海卷》及25万余字的《江苏及上海矿产地质》通俗读本。其中,《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苏及上海卷》是江苏省及上海市第一部矿产勘查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的编著型志书,提升了区内矿产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为地质矿产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相关成果先后在省级地质调查规划、矿业权管理、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省级新一轮找矿行动及矿产勘查项目部署及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其所在的江苏及上海志书编纂组也于2023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表彰为“《中国矿产地质志》优秀省级编纂组”)。目前,王海欧同志主持负责江苏(及上海)矿产地质志续编及产品服务等后续工作,持续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努力践行“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建设美丽新江苏

王海欧踊跃投入了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中,作为主要成员于2022年参与成功申请了“江苏省自然资源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平台,为自然资源碳中和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及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载体。

2023 年,王海欧同志申请并主持实施了 “江苏省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调查与多种资源协同利用试点” 项目,并创新性地开展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调查及蛇纹岩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首次实质性查明江苏沉积盆地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潜力。这一成果对于评估江苏地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可行性和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鉴于王海欧同志多年来的突出表现,特别是在矿产预测及志书研编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院优秀共产党员2次、先进工作者2次、个人嘉奖1次,2021年还被江苏省地质学会授予“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

目前,王海欧同志致力于通过持续的科研探索和项目实践,进一步探索如何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通过积极申请江苏典型油区多资源协同高效利用与绿色低碳示范等相关项目,努力为江苏地区自然资源领域在实现碳中和方面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助力江苏在“双碳”目标实现进程中走在前列。(矿产所)

3.1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