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全体职工以更胜以往的“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抢占先机,荣获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3项,2项典型科研成果获自然资源部向全国示范推广,5个方面8项地质成果走在了全国和全省同行业前列,主动服务并有力支撑了7项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为服务全省地质工作大局作出了贡献,也为省地调院未来发展积蓄了动能。
为大力营造“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本期“地调先锋”专栏聚焦2024年度先进集体、先进项目组及记功人员,充分展现他们以专业与汗水、创新与协作攻坚克难的奋斗风采。让我们走近他们,探寻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工作风貌,体悟他们的使命与执着,进而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溧阳市湿地资源固碳增汇潜力提升试点项目组
《溧阳市湿地资源固碳增汇潜力提升试点》项目是落实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方案中省自然资源厅职责任务的具体举措,也是江苏省首批自然资源领域服务“双碳”目标的矿地融合试点项目。项目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和战略,聚焦自然资源领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工作需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县级全域湿地资源综合调查,湿地碳库储量调查与固碳增汇潜力评价工作,为地质工作支撑自然资源工作融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湿地资源,依托国土三调精准划分
我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同时也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但是过去对湿地资源的划分认定存在面积交叉和衔接不清等问题。本次工作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参照新颁布的《湿地资源保护法》和湿地调查技术规程,利用遥感解译、生态地质调查等手段对溧阳市全域湿地进行了重新厘定,构建了与国土三调数据无缝衔接的湿地资源分布矢量数据,为后续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了可靠基础。
围绕湿地碳库,核算碳储规模与碳汇能力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同时湿地中植被繁茂,生物多样性丰富也有固碳增汇的功能。项目组通过开展湿地碳库调查,系统地调查采集了湿地底泥、植被、水体、沉积剖面等各类样品1891件,并根据不同湿地类型解析湿地固碳分布规律,在图斑尺度核算了湿地碳储量分布,评价了溧阳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545万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GEP)高达38.7亿元,并开展湿地生态改良固碳试验示范工程,进行了湿地固碳植被筛选与固碳速率核算工作。
锚定湿地资源禀赋,支撑成果应用推广
在项目取得的数据成果基础上,划分了溧阳市湿地固碳潜力改良适宜区,支撑了溧阳市后续开展绿色碳汇增值项目“溧阳市上兴镇湖库滨带固碳增值建设项目”,在适宜区内进行了库塘选址和可行性研究,并研发了湿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绿色金融产品,协助项目融资2000万元。基于湿地生态价值核算的科普作品荣获江苏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相关成果在《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媒体刊载。项目各类成果科技、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组将继续秉承“矿地融合”理念,积极探索各类自然资源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努力为服务“双碳”目标,构建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打造“江苏样板”做出新的贡献。(生态中心)
典型湿地生态改良示范区航拍
湿地植被调查采样现场
湿地土壤碳库调查采样现场
湿地生态改良固碳试验现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