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调先锋丨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服务江苏摸清水资源家底
发布时间:2025-10-09

开栏的话:

奋斗者,勇争先。今年以来,省地调院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围绕地质产业链条深化“一支部一特色”,聚焦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开展“党支部书记项目”“党员示范岗项目”“青年先锋岗项目”,持续丰富拓展“地调先锋”党建品牌内涵。全院上下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积极奋进、主动作为、阔步向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即日起,开设“地调先锋”专栏,通过实地走访地质工作一线,生动呈现党建赋能地质工作,将地质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生动实践。

2024年以来,江苏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全面铺开,以我省陆域国土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水体(淡水和咸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为调查对象,旨在形成自然资源特色的水资源底数。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调查承担着为全省水资源家底“摸清数”“绘全图”的关键使命,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所党支部党员技术骨干背上设备,奔赴田间地头,深入城镇乡村,用脚步丈量数千个地下水统测和采样点,查明地下水位和水质动态特征,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支撑,以坚韧的毅力和专业的态度,持续拓展了“水动力”特色党支部建设成效,用汗水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科学统筹中的细致

江苏省水资源基础调查采取“省—市—县”三级协同模式,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统筹全省13个市、102个调查单元的技术承担单位,科学部署地下水统测和采样方案,确保责任明确到点到人,省市县三级力量上下贯通,形成了高效联动的“作战图”。工作开展前编制并下发《江苏省水资源基础调查技术细则-第2部分:地下水资源调查》和《江苏省地下水资源基础调查质量控制方案(试行)》,强化全流程质控,赴13个地市开展实地核查,明确水位统测、样品采集、规范保存、快速流转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督促整改并开展针对性指导,确保成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2024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全省完成3228个,完成率达到101.25%,调查涵盖潜水、各类承压水及岩溶水,控制点密度由每百平方公里0.6个提高至4.07个,地下水监测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枯水期采集1195组水样,系统揭示地下水化学类型与变化特征,为全省地下水质量评价提供了坚实支撑。任务不仅是数量的挑战,更是质量的考验,每一份样品、每一个数据,都是全省协同努力和质量控制体系的见证。

高温酷暑中的坚守

为保障地下水数据的代表性,全省统测和采样工作需要在15天内集中完成,“今天任务是十口井,必须在天黑前全部完成”这是许多队员的日常,这是一场与时间、与高温的赛跑。盛夏时节,地表温度超过40℃,空气中蒸腾着湿热,在田野、河畔、村口的监测井旁,地下水调查人员常常一蹲就是几个小时。

在洗井作业中,面对现场测试参数的异常警报,队员们连续奋战数小时,直至现场参数恢复正常。各技术人员争分夺秒,周密部署从采样方案到送样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样品在及时送达实验室,队员们常常当日采样后完成送样,深夜才能收队。

汗水打湿了衣衫,烈日炙烤着大地,但他们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完成每一道工序,从水位测定到样品保存,全程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他们常说:“地下水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要为它把好关。”

技术创新中的突破

面临艰苦复杂的野外环境,积极推动野外调查流程和技术创新,让地下水调查从“人海战术”走向“智慧驱动”,为江苏省水资源基础调查提供了坚实保障。

洗井抽水是地下水质样品采集的必要工作,一直以来面临点位分散、下泵抽水难等难题,为克服相关问题,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研发并应用了自行走式智慧抽水采样装备,将履带遥控行驶、井深测量、起重吊装、抽水采样、快捷充电等多功能集成于一体,面对复杂的野外环境,实现快速部署、精准采样,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显著提升了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

同时研发了地下水资源野外调查采集系统,调查记录取代传统纸质记录表,实现从调查、传输到成果集成、处理分析的全过程无纸化操作,调查数据实时采集并录入数据库,极大提升了规范化和效率。

圆满收官中的收获

随着最后一份样品抵达实验室,标志着2024年度全省丰水期与枯水期统测任务圆满完成,累计规范采集地下水样品千余份,获取了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质常规指标、重金属指标等在内的详实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支撑了江苏省水资源基础调查的全面推进,更提升了全省地下水监测队伍的实战能力,验证了新技术手段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江苏的地下水工作者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坚守守护资源。在汗水与烈日的考验中,他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地下水统测与水质采样任务。

下一步,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所将持续提升攻坚能力,全面备战2025年度枯水期地下水统测和采样任务,为江苏省水资源基础调查精准评估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资源科学管控决策筑牢科学根基。(环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