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化石为钥探演化之谜,携学术硕果助学刊远航
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猜想虽已流传百年,但长期缺乏完整化石证据链支撑。季强教授团队自20世纪 90 年代起,便扎根我国辽西、浙江、山东等地的中生代地层,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石,以化石标本研究为核心,开启了对这一科学命题的系统性探索。他们首次在热河生物群发现具有羽毛印痕的非鸟类恐龙化石,通过精细的形态学对比、地层年代测定及演化谱系分析,构建起“恐龙—原始鸟类”过渡阶段的完整证据体系,不仅证实了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科学假说,更填补了中生代脊椎动物演化史的关键空白。季强教授也因此被冠以中国“龙鸟之父”的称号。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恐龙灭绝了,那么,它有没有后代留下?”8 月 6 日,在 2025 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现场,本刊资深编委季强教授凭借“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这一重要成果荣膺此项殊荣。这一喜讯不仅是对季强教授数十年深耕古生物地质领域的最高学术礼赞,更彰显了中国地质学界在全球演化生物学研究中的核心贡献。
值得期待的是,季强教授不仅是“龙鸟之父”,又当起了“龙人之父”。近年来带领他的团队在古人类学研究方面又有了重大发现,并发表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成果。2018年,在《地质学刊》首发了《中国东北发现似海德堡人头颅化石》(2018年第3期)一文,将哈尔滨的这块人类头骨正式命名为 “龙人(Homo longi)”。连续刊登封面文章《中国发现直立人关系最近的后代子孙》(2024 年第 4 期)、《龙人演化支系的种、分类和谱系(更新世古人类)》(2025 年第 1 期)、《中国陕西确认发现智人演化支系和龙人演化支系最亲近的共同祖先》(2025 年第 2 期),报道古人类东亚演化支系的系列成果。
季强教授通过对龙人(Homo longi)、郧县人(新种)、东方人(新种)等化石的研究,发现东亚存在连续的古人类演化链条。2025年6月,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和《细胞》上与付巧妹团队共同发文,确认龙人化石的古蛋白和古DNA数据与丹尼索瓦人高度吻合,证实龙人和丹尼索瓦人是同一种古人类,填补了该人群的形态学空白。郧县人和东方人化石则显示从直立人向智人的过渡特征,构建起“直立人—龙人—智人”的演化路径,改写了人类演化的“亚洲叙事”,“为破解中更新世人类演化之谜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与《地质学刊》相伴数十载的资深编委,季强教授始终以深厚的学术情怀与责任担当,为《地质学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自本刊1977年创刊以来,他始终将《地质学刊》视为重要学术阵地,累计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余篇,例如:《华夏龙谱 (18)—— 邹氏尾羽龙 (Caudipteryx zoui)》《鸟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起源与演化》《人类从哪里来?》系列论文等,内容覆盖恐龙演化、古生物地层对比、中生代古气候响应、古人类学研究等前沿领域。
季强教授此次获奖,是对他“以地质为笔、以化石为墨,书写生命演化史诗”学术追求的最佳印证,也为《地质学刊》全体作者、读者与编委树立了榜样。展望未来,《地质学刊》编辑部衷心期盼季强教授能在古生物地质领域持续深耕,斩获更多突破性成果,更期待他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学刊发展,将更多前沿研究成果与学界同仁分享,共同推动《地质学刊》在地球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地质学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