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25-05-27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通报》,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顺利通过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是省地调院自2015年首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以来,第四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这一荣誉。

近年来,省地调院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文明单位创建始终,认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将文明单位创建与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夯实文明创建根基。省地调院连续获评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省级地质调查院,获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年度进展突出单位、省级机关优秀基层党组织等。以“地调先锋”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开展“一支部一特色”“三个一线”“青年突击队”行动,多个党支部(部门)分别荣获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技创新平台等,1名同志荣获江苏首个中国地学界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1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文明底蕴厚积薄发。服务能源资源安全成效显著,实现了江苏省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金红石勘查成果超额完成国家“十四五”期间交办江苏的金红石勘查任务,成功建立我国中高温地热资源高效利用第三种模式-小洋口模式。服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成效显著,编制两个方案分别入选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和江苏2022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名单,编制全国首个《省级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指南》。服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安全成效显著,建立中国南方平原区首个自然资源地表基质调查技术体系,构建了覆盖江苏省“农业、生态、城镇”的“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监测网,建成并投运江苏首个复合型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透明苏州”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数智平台入选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深海深地空天”专题。支撑溧阳市天目湖镇成功晋升为四星级地质文化村镇(全国仅有五个四星级地质文化村镇)。服务地质灾害防治安全成效显著,建成江苏首个滑坡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场和首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控制中心,建成全省统一的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查询系统,为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天-空-岸-海-潜”的海洋立体监测网络,连续21年实现江苏地质灾害零死亡。服务粮食安全成效显著,2个案例入选江苏第二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开发了多项富硒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关键技术,建成江苏首个天然富硒食品生产示范基地,支撑建立富硒有机生态农业综合产业园助力招商引资超75亿元。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展文明单位担当本色。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义务献血、社会志愿服务等。深入开展“城乡结对 文明共建”,着力帮“小”、帮“老”、帮“贫”,组织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发放“安全爱心书包”,登门慰问当地生活困难的居民,助力建成宗集村党建阵地暨村史扶贫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当地产业发展等。深入推进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和地学科普宣传,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科普宣传周”“国家防灾减灾日”,广泛开展爱国教育、地学科普、安全卫生、防灾减灾宣传,南京地质博物馆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全国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专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地质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荣获省第七届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江苏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1人获聘江苏省科协“第六批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1人获聘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科普演讲专家”,1人被评为全省防汛抗洪工作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个人。

今后,省地调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持续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为省地调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内核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