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以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为依托单位。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确权登记、规划管制、利用权益、保护修复、灾害预警、执法监督等管理需求,开展省-市-县卫星应用体系建设,开展应用技术攻关,构建“空-天-地-海-潜”数字化监管体系,形成处理智能、产品丰富、业务协同、应用全面的“横向到底、纵向到边”陆海统筹的卫星应用格局,加快形成自然资源新质生产力,提升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全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选题情况
开放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一致的科研课题,重点支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旨在促进人才团队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2025年度实验室拟资助课题3项,每个课题资助经费5万元左右。请申请者严格掌握研究项目的体量,要求项目创新性强,针对性强,应用性强,并重点支持可实现业务化运行的项目。
(二)申请条件
1.具备博士学位或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国内外科研人员。
2.为鼓励申请人与本实验室科研人员开展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课题申请需要由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作为合作者,申请人同年申请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的项数限为1项。
3.申请人须依据实验室资助方向进行申请,所申请项目应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解决的科学问题要明确,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可行,研究重点突出,考核目标明确。
二、选题内容
(一)基于矢量数据库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已有的基期矢量数据库与当前遥感影像,开展矢量-影像的变化检测技术研究,构建面向多模态数据的变化检测模型,探索适用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变化解译新流程,为国土变更调查等业务提供高效智能的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篇;申请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二)基于国产多源卫星的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与损失评估
研究内容:面向农业防灾减灾的重大需求,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时空范围不明、产量损失评估不准等问题,开展基于国产多源卫星的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与损失评估研究。重点集成风云、高分、资源等系列国产卫星数据,构建多尺度协同的卫星观测体系,建立低温冷害、高温热害、干旱、涝渍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识别方法与动态监测技术;结合遥感反演算法与作物生长模型,构建稻麦灾害损失评估框架,实现灾害影响的精准量化,为农业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篇;在1个典型区县进行应用示范,提交应用示范报告1份;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三)自然资源星地一体化监测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视频监控与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方面双向时空定位的难题,研究普适性高精度视频反向定位技术;研制基于卫星遥感-铁塔视频-无人机影像多源数据融合的变化检测智能识别算法,为自然资源智慧监管与精准治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申请专利1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三、相关要求
1、开放基金课题负责人应按照课题任务书的要求,按期向实验室提交课题研究成果、进展报告和课题结题报告。
2、开放课题发表学术成果第一作者须将“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JiangSu Province) 作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单位署名,并标注开放课题的项目资助号。未标注的成果,不得作为课题结题成果。
3、开放基金课题研究周期为1 年,可视课题执行情况延长半年。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应及时向实验室报告开放基金课题研究进展。
四、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填写课题申请书(附件1),打印一式三份,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于2025年11月15日前报送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地质大厦806),同时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到重点实验室办公室电子信箱(jswxyyzx@163.com)。纸质版和电子版申请书内容一致,否则视为该申请无效。
(二)实验室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将于2025年11月30日前将意见通过邮件反馈给申请人。
五、联系方式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700号地质大厦806
邮编:210008
联系人:李胤
电话:15951875249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2025年10月22日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2025 年)见附件
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1022.docx